H‐Type hypertension, stroke and diabetes in China: Opportunitie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 H型高血压,脑卒中和糖尿病:中国人群一级预防的机遇

1969年,McCully 首次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即使轻度升高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由此提出“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学说”1。接下来的一些前瞻性队列研究提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降低3 µmol/L可以使脑卒中风险下降24%2。然而,考察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治疗对脑卒中影响的一些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并未观察到明确的结果3。需要注意的是,流行病学研究与临床试验存在诸多重要的不同之处。一般队列研究多关注相对健康人群,而大多数临床研究入组的则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受试者;此外,很多临床研究入组的是本身叶酸摄入较多或已经在食物中强化补充叶酸的人群3,因而缺乏足够的效能检测出补充叶酸的明显疗效。因此,在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未经食物强化补充叶酸的人群中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可以获益目前尚不明确。鉴别出可以显著受益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治疗的人群不仅可以进一步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价值。 既往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可干预危险因素4。更为重要的是,高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对脑卒中风险升高显示出了交互效应。与无高血压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人群相比,同时有高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10 µmol/L)的人群(我们将该人群定义为“H型...
Source: Journal of Diabetes - Category: Endocrinology Authors: Tags: Commentary ‐ by Invitation Only Source Type: research